登录
简  |  繁
  • 首页
  • 关于总会
    总会简介
    总会章程
    领导机构
    总会宣传片
    组织架构
    十四五规划
    联系我们
  • 新闻动态
    时政新闻
    总会动态
    大湾区资讯
  • 党群建设
    党章党规
    党群资讯
    党课学习
    党日活动
    党员发展
    党内公示
    群团建设
  • 政策法规
  • 通知公告
  • 品牌项目
    承接国家购买服务项目
    社会组织等级评估
    社会组织年报监测评价
    培训项目
    广东省社会组织国强领军人才培训计划
    广东省社会组织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
    广东省慈善事业人才培养计划-“粤善英才”计划
    其他特色培训
    公益项目
    广东福彩社工行动
    银龄安康行动
    公益同行
    信息化项目
    广东省社会组织数字化服务平台
  • 会员工作
    会长寄语
    分支机构
    会员名单
    会员风采
    加入总会
  • 《大社会》杂志
    杂志简介
    封面报道
    行业观察
    福彩公益
    国强培训
    民胞物与
    孝行天下
    浙江实践
    出版杂志目录
    征订合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湾区资讯 >文章正文:双联通 共发展 向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双联通 共发展 向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2-06-19

北青网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作了全面规划,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三年多来,在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粤港澳三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蹄疾步稳,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如今的大湾区,三地合作更加深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大联通、大发展的道路上,大湾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朝着努力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大未来,奔腾向前。

“软”“硬”双联通

仲夏时节,珠江潮涌,岭南风劲。

6月初,在茫茫伶仃洋上,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完成了E25管节沉放对接,标志着这一跨海工程完成重大建设节点。按计划,这条全长24公里的大湾区超级工程,将在两年后落成,和它南北两侧已经运营的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狮子洋通道一起,共同构成崭新的大湾区跨海通道群。

三年多来,随着莲塘/香园围口岸、新横琴口岸、青茂口岸的开通,“一站式通关”“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便利落实,内地与港澳的往来愈加快捷便利,三分之二的出入境旅客可通过自助方式通关。

澳门人洪于德2020年到横琴创业,现在他每天要驾驶澳门单牌车往返于澳门与横琴之间。“我从澳门到横琴上班,有时一天需要来回三四趟,20来分钟就可以走一趟,这样的通关环境便于我们日常往来两地工作和交流。”他说。

“硬联通”持续推进的背后,“软联通”也正在加速。三年多来,粤港澳三地不断深化规则对接、机制衔接,经济要素的流动日益顺畅,科技融合、人才融合、产业融合更加深入广泛:科研资金跨境使用实现常态化运作;在粤纳入就业登记管理的港澳居民已超过8.51万人,而随着职业资格认可、标准衔接范围持续拓展,已有30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

三地同发展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达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广东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其中绝大部分都在粤港澳大湾区,比2017年净增加2万多家。

弄潮儿向涛头立。在大湾区这片热土上,一幅波澜壮阔的湾区经济发展画卷,正由活跃在各个领域的市场主体描绘而成。

深圳坪山,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忙碌、车鸣清脆。6月10日,比亚迪总市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首个市值破万亿元的中国汽车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汽车销售近30万辆,同比增长44.6%,总部位于深圳坪山区的比亚迪公司当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0万辆,同比增长136.5%。如今,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已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城市。

和大企业并肩前行的,还有一批扎根大湾区、快速成长的中小科技创新企业。

澳门—北京—硅谷—横琴,澳门青年何国涛的事业路线在地球上画了一道弧线,最终他决定回到与家乡澳门一水之隔的珠海横琴。

2019年12月,何国涛作为创始人的普强时代(珠海横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业。三年间,普强已经成长为以智能语音识别、语音分析、语音合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核心的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谈及未来发展规划,何国涛说:“公司将立足横琴,辐射大湾区乃至更远,争取成为语音科技领域的支柱企业。”

大湾区、大发展,背后是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突围、转型、强基、补链、创新……三年多来,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带来的种种冲击,中央各有关部门不断出台支持大湾区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粤港澳三地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携手前行。

从稳步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到日前印发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大湾区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增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起向未来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舞台,香港正加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特区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把目光投向了与深圳相邻的“北部都会区”。这里有望成为香港这座国际都市的全新“封面”。

李家超说,未来特区政府会以“北部都会区”作为纽带,共建高质量湾区,开拓及带动多元经济,包括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增加与大湾区其他内地城市在人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等方面的交流。

一组数字,昭示信心。

截至2021年底,在中银香港开立内地账户的香港客户数同比上升41%,接近17万户。大湾区企业贷款同比上升9.8%,科创企业贷款同比上升8.3%。目前BoC Pay(电子钱包)客户数目已超过100万户。

“这些大幅增长的数字,足以说明大湾区的市场前景,足以说明香港居民对大湾区的认可。”中银香港个人金融及财富管理部总经理陈文说。

6月16日,在宣布横琴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正式落地实施的新闻发布会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主任李伟农在收尾时,用粤语铿锵有力地讲了六个字——“拣横琴,唔会错”。

选横琴,不会错。曾经“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横琴岛,如今大道纵横;曾经布满荒野滩涂的前海,如今满眼繁华;覆盖大湾区11个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正越织越密,“一小时生活圈”形成;“港人港税、澳人澳税”落地实行;律师、医师等数十种港澳职业资格被广东大湾区城市认可,大湾区成为港澳青年逐梦的热土,不断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助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三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正是在一次次兑现承诺、一次次创造惊喜的过程中,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大湾区,拥有大未来!

记者王攀、王浩明、王旭、李寒芳

(光明日报)

上一篇文章: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聚焦大湾区|香港市民的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下一篇文章:【大湾区新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体制机制促融合发展
政府单位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
友情链接
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 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 珠海市社会组织总会 东莞社会组织 佛山市社会组织 中山市社会组织 惠州市社会组织总会 汕头市社会组织总会 江门市社会组织 湛江社会组织 肇庆社会组织 梅州市社会组织 茂名市社会组织 阳江市江城区社会组织 清远市社会组织 韶关市社会组织 汕尾市社会组织 潮州市社会组织 河源市社会组织 云浮市社会组织
  
浙江省社会组织总会 中国人寿广东分公司 凯迪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44442号

技术支持:广东广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微信订阅号:gdngos

《大社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