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简  |  繁
  • 首页
  • 关于总会
    总会简介
    总会章程
    领导机构
    总会宣传片
    组织架构
    十四五规划
    联系我们
  • 新闻动态
    时政新闻
    总会动态
    大湾区资讯
  • 党群建设
    党章党规
    党群资讯
    党课学习
    党日活动
    党员发展
    党内公示
    群团建设
  • 政策法规
  • 通知公告
  • 品牌项目
    承接政府职能转移
    社会组织等级评估
    社会组织年报监测评价
    培训项目
    广东省社会组织国强领军人才培训计划
    广东省社会组织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
    广东省慈善事业人才培养计划-“粤善英才”计划
    广发证券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人才赋能计划
    其他特色培训
    公益项目
    广东福彩公益行动
    银龄安康行动
    公益同行
    信息化项目
    社会组织数字服务平台(云商会)
  • 会员工作
    会长寄语
    分支机构
    会员名单
    会员风采
    加入总会
  • 《大社会》杂志
    杂志简介
    封面报道
    行业观察
    福彩公益
    国强培训
    民胞物与
    孝行天下
    浙江实践
    出版杂志目录
    征订合作
    安全瞭望
    慈善公益
    振兴班专题
    广发证券赋能计划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胞物与 >文章正文:探索社会美育新路径,助力校社合作 和地在创 美育人才种子计划

探索社会美育新路径,助力校社合作 和地在创 美育人才种子计划

2023-08-17

和地在创

2022年和的慈善基金会启动“和地在创”品牌项目,联合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广州美术学院、七+5公益设计组织多方公益力量,基于在地文化的挖掘与调研开展:

社区艺术营造计划——通过空间改造、展览展示、多元文化活动持续输出,使人才逐渐实现转化,促进其带动区域艺术活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艺术生态。

美育人才种子计划——培育社区工作者的美育能力及青年艺术家的综合能力,提升他们的设计及美育传播意识,达到美育人人的社会效应。并致力以此搭建社区与社会互动共融的平台,形成关注社区艺术营造议题的社会网络,逐步成为区域持续创新的模范,为国内整体的社区艺术发展探索提供一个实践样板。

“和地在创”美育人才种子计划于2023年2月正式开班授课,经过2个月的理论授课后,社区工作者与青年艺术家逐步结成工作小组,并通过介入顺德社区工作、带动村民共创的美育方式,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在地共创营。

其中,左滩村“村书”计划项目与大良升平社区文化艺术节“鱻游记”项目的青年艺术家同时是今年广州美术教育学院的本科毕业生,2个项目的项目成果在毕业展上也进行了整体呈现,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爷爷,请你放心……我会成为一个诗人”“我想把它放在心上或者天上飞”“会与人互动的鱼灯”“别致的鱼灯包”“拾荒者日常亦有一张精致菜谱,烹饪一桌美食”……6月14日,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2023毕业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大学城校区)开幕,各式各样天马行空的创意、脚踏实地的作品集中展示,众多师生与各界人士入场“打卡”,纷纷点赞。据悉,展览展至6月28日,师生与社会各界皆可入场观展。

毕业生首次走出校区,扎根佛山顺德社区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2023毕业作品展展示了106位本科毕业生的作品。“与往届学生的毕业作品不同,今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的学生首次走出校区,扎根佛山顺德社区,沉浸于当地,充当桥梁,动员居民一起挖掘在地文化,关注自我,关注整个村,并用作品呈现出特有的桑基鱼塘文化,让居民一起思考过去、当下与未来,拉近了代际之间的距离,在很多小朋友心中种下了美育的种子。”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朝虹、项目执行负责人介绍。

此次毕业作品主要展现了社会美育教研中心的探索和尝试,广美毕业生在多种学科门类中所积攒的学识技能,以及学生对于当代艺术与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和创新回应。其中,经诸多老师打分评定,顺德左滩村“村书”计划项目、大良升平社区文化艺术节“鱻游记”项目被评为优秀本科毕业作品。据悉,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的优秀毕业作品还将回到顺德社区展示,开创“高校+社区”共建美育的新模式。


“鱻游记”项目成果展示

“村书”计划项目及“鱻游记”项目获评优秀

顺德左滩村“村书”计划开始于2023年3月份,刘洁英、封钧文等两位同学扎根左滩村走访调研70多天,发现当地宗族、血缘、地缘关系依然十分紧密,他们的生活方法映射了顺德人的本土文化与习俗。据指导老师吕晓珊介绍,但当下,有条件的人已搬出左滩村。留下来的村民中,八成人也想搬出,只是碍于经济因素暂未实现,仅有两成人因喜欢左滩村而留下。村民间,代际沟通较缺乏,孙子不懂爷爷的威水史,部分子女与父母分离居住。而左滩村“村书”计划从四个家庭的美育实践开始,多维度挖掘这四组家庭关于左滩文化记忆的共性与差异,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诞生诗集、视频、对话、落地生根LOGO等成果。



左滩村“村书”计划项目成展示

“想不到爷爷年轻的时候是桑基鱼塘的高手,去过这么多地方,还会写这么多诗歌”“参与绘画,小朋友明显开朗很多”“就上次老师带我一起走遍了桑基鱼塘,我才发现这里面有很多我可以给它们取奇奇怪怪名字的动物” ……展厅中,左滩村“村书”计划项目的成果让参展者为之动容。吕晓珊老师介绍,项目用美育的方式实现长辈与子孙之间的对话,让村民们重新去认识家庭之间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的关系,特别是小朋友心中,明白长辈怎么来的,也懂得了未来之路。“高校+社区”共建美育的种子已在顺德左滩村发芽。

居民代表胡志实说,“尽管你们来左滩只有两个月,但你们目前所做的这些对这几个孩子、这几个家庭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影响是会不断地被放大的。同时我也很认可你们的教育理念,在这样轻松的、沉浸式的氛围中去影响这些孩子,去引导他们如何基于自身家庭、基于左滩的文化与习俗去培养他们的创作思维与理念。”

顺德大良升平社区文化艺术节“鱻游记”项目同样引人注意。村民与学生共绘共创鱼已完成制作、鱼灯祝福卡展示出顺德当地特有的在地文化。

指导老师马良华介绍,共创鱼系大良鱼灯,由非遗传承人潘智江师傅、孙东欣等学生、社区工作者还有曹瀚老师指导下,与众多街坊一起完成。上面的鱼鳞由街坊协商祝福语后贴上去,相比传统鱼灯,其不仅同样富含历史文化元素,而且更加智能,拿起麦克风讲话,鱼灯能模仿出来。同时,展示的毕业作品中,还有可以人机交互两人一起跳的鱼灯舞、升级版的鱼灯包包等,体现年轻人无限的创意。

“高校+社区”共建美育的模式值得推广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的优秀毕业作品下一步将回到顺德展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朝虹介绍,这两个优秀毕业作品的成功,正是源自“和地在创”项目。该项目目前包含“美育人才种子计划”及“社区艺术营造计划”两个板块,其中“美育人才种子计划”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执行。师生们扎根顺德社区,为美育走进顺德提供了机遇,挖掘出诸多深藏民间的岭南乡土文化,自然应该回到顺德,呈现给当地社区居民。

未来“和地在创”项目将会继续延续下去。王朝虹介绍,青年艺术家、社区工作者,师生们扎根顺德社区的付出,交出的成果,街坊及各界有目共睹。不仅如此,听说当地村民已决定先组团到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大学城 校区)观展。“高校+社区”共建美育的模式未来将在粤港澳大湾区更多的社区落地,比如形成范本后推广到全国各地。

(编辑/黄紫倩)

上一篇文章:输送更多优质康复照护师!广东养老行业人员培养项目在顺德开班
下一篇文章:长者纷纷点赞,佛山顺德 这家社区养老中心为何如此受欢迎?
政府单位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
友情链接
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 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 珠海市社会组织总会 东莞社会组织 佛山市社会组织 中山市社会组织 惠州市社会组织总会 汕头市社会组织总会 江门市社会组织 湛江社会组织 肇庆社会组织 梅州市社会组织 茂名市社会组织 阳江市江城区社会组织 清远市社会组织 韶关市社会组织 汕尾市社会组织 潮州市社会组织 河源市社会组织 云浮市社会组织
  
浙江省社会组织总会 中国人寿广东分公司 凯迪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44442号

技术支持:广东广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微信订阅号:gdngos

《大社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