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大湾区医养科技高质量发展论坛在 广州圆满落幕 政企学研齐聚 共启医养 产业新篇章
2025-04-03
2025年4月20日,由广东省养生协会主办的“2025大湾区医养科技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赋能医养科技 共筑湾区健康未来”为主题,围绕康养产业与中西医结合的创新发展路径展开深度研讨。广东省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原副主任吴祖清、广州军区卫生部原部长江建荣、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兼中医药局局长彭炜、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潘正钦、广东省卫健委副巡视员贾广虹、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荔湾区政府、白云区政府、黄埔区政府、增城区政府等广东省市政府领导,以及万谷会、中金公司、中天汇富、心血管科及脾胃科专家教授、上市公司、企业代表及大健康产业从业者们等近三百多名嘉宾,共商大湾区医养科技发展新路径,共绘健康中国蓝图。
政企学研齐聚 共启医养产业新篇章
开幕式上,由广东省养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戴兵致欢迎词,十余位政府领导及企业代表共同启动大会。
戴兵女士在致辞中表示,协会作为链接企业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始终把服务与创新放在首位。
第一,是政策的“践行者”。健康,是人民幸福之本,是国家强盛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战略将“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明确提出“治未病”理念,将中医药养生文化推向新高度。在广东省市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下,将政策融入全体会员的养生健康产业,并化为行动:从健康科普大赛到名医义诊进社区,从产需对接会到国际高峰论坛,我们用全体会员企业的合力,让政策春风化作滋养百姓健康的细雨。
第二,是产业的“赋能者”。面对大健康产业的万亿蓝海,我们成立10个专业分会,搭建“政、产、学、研、用”生态圈,为企业破解技术转化之难、人才短缺之困,推动中医药经典名方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让“老智慧”焕发“新生命”。
第三,是民生的“守护者”。健康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我们以“全周期健康管理”为锚点,用志愿者服务覆盖社区,用健康科普大赛点亮万家,用“养生博览会”联通供需,让“全民健康”从愿景走向现实。
广东省养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戴兵
广州市工信局副局长王玉印在政策解读中指出,广州市高度重视养生健康产业及医药高质量发展,推出力度空前的扶持政策,对生物医药企业最高给到50亿的奖励政策。广州市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大医疗市场。去年诊疗人次是1.8亿,在全国排在前列。广州作为拥有7000家医院和医疗机构,48家三甲医院的庞大医疗市场,也是支撑了养生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王玉印副局长强调,未来广州市将聚焦三大突破:深化家门口的智慧医疗、构建产学研用的创新生态、打造全龄友好城市。破行业的圈、破人才的圈、破资本的圈。打破思维界限,共同为养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广州市工信局副局长 王玉印
广州军区卫生部原部长江建荣从宏观视角剖析大健康产业的挑战与机遇,强调:“人口老龄化与慢病高发背景下,康养产业需以中西医结合为突破口,整合AI、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医养防融合’的创新模式。强调需以科技创新驱动养生事业升级,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并深度剖析“新形势下大健康产业面临的挑战”,受到与会嘉宾的积极响应。
广州军区卫生部原部长 江建荣教授
广东省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原副主任吴祖清在致辞中高度肯定广东省养生协会在中医药养生文化传承中的贡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医养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新时代背景下,广大医养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变革,抢抓历史机遇。要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整合行业资源,推动医养与科技深度融合,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我们欣喜地看到,广东省养生协会已率先行动:从推动经典名方数字化传承,到探索AI技术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从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到促进大湾区医养资源互联互通——这些实践不仅彰显了广东智慧,更体现了社会组织在科技创新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浪潮中的先锋姿态。要勇于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广东省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原副主任 吴祖清
政府领导阵容 彰显政策支持力
本次论坛汇聚大湾区多地政府领导,体现对医养科技与康养产业的高度重视。出席本次论坛的政府领导嘉宾:
广东省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原副主任吴祖清、广州军区卫生部原部长江建荣、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兼中医药局局长彭炜、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潘正钦、广东省卫健委副巡视员贾广虹、广州市发改委副主任杨晓艳、广东省广州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伟华、广州市工信局副局长王玉印、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雷进、广州市增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林怡辉、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副区长周军、荔湾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杨佳、黄埔开发区投促局副局长文日煜、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郭洁莹、广州市黄埔区卫健委原处长陈伟青,以及各大商协会会长秘书长,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
中西医结合与康养科技落地成果
在“新质生产力企业主题讲演”环节,8家领军企业及医疗机构中医专家聚焦康养技术创新与中西医协同实践,展示多项前沿成果:
分子之心(AI蛋白设计平台)
大湾区业务负责人陈宁昕介绍,公司依托AI算法加速蛋白质药物设计,未来计划与中医药机构合作,探索AI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及复方优化中的应用,推动“AI+中医药”的现代化研发模式。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周袁申教授
以“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养生”为题,提出“中西医结合三级预防体系”,融合中药调理、穴位疗法与AI健康监测技术,构建从高危人群筛查到术后康复的全周期管理模式。
赛陆医疗
副总经理王琦展示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医疗设备,包括便携式中医脉象仪和AI辅助诊断系统,可实时分析患者体质数据,为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精准支持。
万谷会食品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董事长扈华庚发布“全谷物功能食品研发计划”,基于“药食同源”理论开发低GI谷物产品,并联合康养社区机构开展大数据临床收集,佐证其在糖尿病、肥胖症等慢病管理中的运用现代科技让天然谷物更口感、更营养、更方便、更健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刘凤斌教授
详解“消化道肿瘤中西医协同康复体系”,强调中医药在减轻放化疗副作用、调节免疫中的核心作用,并分享AI技术辅助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案例。
力之医疗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董事长陈彦展示“AI脑机接口康复机器人”,将中医针灸理论与神经电刺激技术结合,针对卒中患者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目前已在国内三甲医院试点应用。
广州麻尚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陈来成介绍“中医药成分医美产品研发平台”,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取中药活性成分,开发抗衰老护肤品及术后修复产品,推动“医美+康养”跨界融合。
广州天鹏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陆广林发布“智慧康养大数据平台”,整合医疗机构、社区养老中心及家庭健康设备数据,通过AI算法实现慢病风险预警和个性化健康干预,助力中西医结合的智慧养老服务。
中金公司、摩根集团则从资本视角分析康养产业趋势,指出“中西医结合疗法标准化”“智慧中医诊疗设备”等领域将成为投资热点。
圆桌论坛:共议康养跨界融合
圆桌论坛环节由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黄序博士主持。
华津医药副总裁黄炜、嘉检医学创始人张巍博士、虹摹生物CEO康林辉、阿康健康创始人王李珏、启辰生生物CEO刘东共同探讨如何将中医药创新药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中式康养方案”走向全球;
万谷会食品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扈华庚、中山大学教授/省医养融合组委会专家朱振宇院士、声通集团总裁声通科技副总经理欧阳一青、广东省养生协会名誉会长/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刘景荣共商智慧康养社区的中西医结合服务模式,并探索AI在中医药及养生产业研发中的潜力。
大湾区医养科技创新中心成立
论坛对康养产业与生物医疗领域的先锋企业与个人进行表彰,并成立“大湾区医养科技创新中心”。该平台由广东省养生协会、中金公司、万谷会等联合发起,旨在推动中西医结合技术研发与康养标准制定,助力大湾区建设全球康养科技高地。
广东省卫生厅原副厅长兼中医药原局长、省卫健委正厅巡视员彭炜女士及广东省养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戴兵女士为
江建荣教授颁发广东省养生协会名誉会长聘书
广东省卫生厅原副厅长兼中医药原局长、省卫健委正厅巡视员彭炜女士及广东省养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戴兵女士为
刘景荣颁发广东省养生协会名誉会长聘书
广东省卫健委副巡视员贾广虹女士为优秀企业颁发大会推荐品牌证书
广东省养生协会名誉会长江建荣教授为优秀企业颁发行业创新典范证书
广东省养生协会名誉会长刘景荣为优秀企业颁发优秀独角兽证书
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郭洁莹女士为
优秀个人武向阳、周建、周良颁发广东省养生协会顾问证书
广州市黄埔区卫健委原处长陈伟青为广东省养生协会会员单位颁发证书
大湾区医养科技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书写健康湾区新篇章 好产品带来新动能
本次论坛通过政策引领、技术创新、成果展示及跨界融合,为大湾区养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明晰路径。未来,广东省养生协会继续深化“康养医防融合”生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民生,让湾区成为健康中国的实践样板,携手同仁共同书写大湾区养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壮丽篇章,让健康中国的梦想照进每一个人的生命里!
主办单位:广东省养生协会
协办单位:万谷会食品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中金公司、中天汇富
特别鸣谢:广东省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生物医疗企业、康养企业及专家代表
加入协会
共享湾区健康产业新红利!
广东省养生协会始终以“链接价值、赋能产业”为使命,现面向预防,医药、康养、检测等大健康相关领域企业开放会员招募!
成为会员,享政企对接、标准化制定、品牌宣传、渠道开拓等专属权益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3538933143 协会秘书处谢小姐
电子邮件:gdysxh126@126.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海安路17楼